大蘋果果的個人空間

信息量8941

保健品推銷員:替你行孝,替你喊媽,替你從爸媽兜里掏走2000億2018/1/10 9:04:26

你無法勸阻父母買保健品,不是因為你醫(yī)學知識不夠豐富,而是因為你不知道他們到底買的是什么。
我們的爹媽都成了
保健品推銷員的“干爹干媽”
有一個非;鸨囊曨l,如果不仔細看,感覺像是敬老院在做活動。
會場上,工作人員給到場的老人分發(fā)蛋糕,稱呼他們?yōu)楦傻蓩,嘴里說的都是老人愛聽的吉祥話。
然而,這并不是什么敬老院的活動,而是四川宜賓的某保健品推銷大會。
會場上,推銷員們親切地稱每一位參加保健大會的老人“干爹干媽”,還給到場的老人分發(fā)蛋糕,給每一位干爹干媽過生日!一種神秘的力量讓會場上的人都親如一家,好不熱鬧。
每一位領到蛋糕和小禮品的老人,都滿臉笑意。


臺下的老人都很開心,仿佛自己真的在過一場熱鬧的生日。
緊接著,推銷員們并沒有直接推銷產(chǎn)品,而是乘勝追擊地開始下一步的攻心計,除了言語里時刻保持的“好兒子”氣息,滿嘴的吉祥話以外,推銷員們還靈活地運用才藝,自編自唱了一首“干爹干媽活到一百二歲”的神曲。

然而,就在這首“干爹干媽活到一百二十歲”的保健品神曲唱響的前幾天,同樣來自四川宜賓的郭紹清老人,在即將迎來自己73歲生日的前一天,病逝在了家里。
而在他離世前,最記掛的居然是讓他拒絕就醫(yī),堅信能“救命”的保健品。


“京香華壽”就是老人生前最長光顧的一家保健品售賣店
老人病逝的前一天,和老伴一起去”京香華壽“參加一場保健講座,而當天講座上推銷的“苗靈蜂枸杞天然蜂王漿口服液”就是老人在臨終前還念念不忘,想去購買的救命藥水。


老人期待的救命藥,圖片來源成都商報
老人去世后,留給老伴和子女的除去僅有的1600元現(xiàn)金,就只剩滿滿一屋子,還沒來得及開封的保健品們。

看著一屋子的保健品,郭紹清的老伴說“丈夫曾經(jīng)告訴她,能活到120歲”。
“一百二十歲”的謊言如此拙劣,為什么還是有那多老人相信呢?
學歷高的老人
也逃不出保健品的套路
一提到家里老年人熱衷買保健品,人們總覺得這都得怪無良的保健品推銷員。他們利用老年人缺乏辨識力,設計好套路,把家里的爹媽一步步引入騙局。
這是一個誤區(qū)。
其實,我們的爹媽才沒有這么傻。
確實有一部分老人上了當,受了騙。但更多的老人精明得很,對各種P2P理財陷阱保持超高警惕,生怕自己辛苦一輩子攢下的錢被騙走。
世界上騙人的套路那么多,為什么老人們偏偏就吃保健品這一套呢?
在郭紹清老人逝世后,他常去的保健講座,去聽,去看,去買的老伙計們依然熱情不減。
而對于郭紹清的死亡,在場的一位老人指著會場一角的橫幅這樣說道:“人家寫的清清楚楚,保健品不是藥品,不能治療疾病,也沒有人強行要他買!
可見,至少這位老人對保健品的性質是非常了解的。那他為什么還要參加這些推銷活動,并花錢購買呢?
因為,老人們花錢買的,并不是保健品,而是情感關懷。

“被保健品洗腦的老人根本就勸不住,說不聽,信保健品推銷員勝過信親生孩子,心累,已經(jīng)放棄和父母講道理了,他們開心就好。”
這是許多沉迷保健品老人的子女,抗爭失敗后的心聲。
知乎上有一個9239人關注的問題:如何向老人證明某些保健品是騙人的?
評論區(qū)一片哀嚎,網(wǎng)友們紛紛用血和淚的經(jīng)歷告訴大家:放棄吧,做不到的。給老人講保健品成分,講療效,講道理,這些招數(shù)都無法將老人的心,從保健品身上拉回來!
他們可不是因為無知被蒙蔽的。


保健品玄學面前人人平等,學歷和職業(yè)都不會成為保護傘。
同事王富貴的一個朋友,談起保健品也是一邊恨得牙癢癢,一邊無可奈何地認命。
他的父母在退休前都是獲得高級工程師職稱的知識分子,甚至父親還是中醫(yī)藥協(xié)會的名譽會長。面對父母瘋狂購買保健品的行為,王富貴的朋友苦笑著說:“真的就是信啊,像信仰一樣,太可怕了!
道理老人都懂,但是就要買,不但花自己的錢買,還要借錢買。
廣州的一對八旬夫妻,都是大學退休職工,一個正教授職稱,一個工程師職稱,因為癡迷保健品,退休工資近2萬元的老夫妻,成了“月光族”,不僅積蓄被掏空,連親友也被借怕了。
10年里,他們在保健品上花費超過百萬。
87歲老人黃女士,退休前是浙大的心理學教授,退休后迷上保健品,多年來在保健品上花了超過40萬元。
在保健品毫無療效的情況下,用了19年終于醒悟過來:自己可能是中了保健品的圈套……

難道多高的學歷,都破除不了保健品的迷信?
我的同事本師傅最近總聽朋友訴苦:我媽好歹也是個高級知識分子了,突然就迷上了保健品,每個月幾千多的退休金再加上豐厚的積蓄,都變成了家里成堆的保健品。
月底的時候,他媽竟然還主動問賣保健品的小伙子,這個月的業(yè)績有沒有完成,“不夠的話,一定要說,阿姨再給湊點!
“我媽簡直把保健品推銷員,當親生的了,別人喊她句干媽,就真的把人當兒子了!”
老人明知保健品沒用
卻愿意為推銷員而買
為什么親生兒女的話,老人不信,卻相信一個明顯有企圖,就是沖著錢來的外人呢?
無論家人怎么解釋,都無法讓老人停止上當受騙。最后不是與父母決裂,就是眼不見心不煩地妥協(xié)。
過世的郭紹清老人同樣在保健品問題上和子女、外孫有過一系列的斗爭。
老人郭紹清的外孫就職于醫(yī)藥公司,一個專業(yè)的醫(yī)藥工作者也沒法說服老人。結果,還是保健品推銷員贏得了這場老人爭奪戰(zhàn)的勝利。
或許,老人自己也會懷疑,推銷員怕不會真是親生的吧!不然為什么比親生的還要孝順呢?
在郭紹清老人留下的手機里,僅有的27條手機短信,就有4條是來自保健品推銷員“小謝”的噓寒問暖。


去世老人手機里,來自“推銷員”的短信。
老人到底為什么癡迷保健品?他們真的都傻嗎?
一個關于保健品的街頭采訪,透露出了一些真相。
有一位受訪的老人,忍不住哭了出來,她說:
“買過,大概買了有十多萬。我知道,有時候是騙人的,但是我覺得他們(保健品推銷員)說話說的比較……挺貼心的,所以我就能接受他的這個保健品!
“總比孩子強,孩子好像是跟我們溝通太少了。連騙我們,他也不去騙!

很多老人其實知道保健品沒什么用處,之所以一直買,只是為了換來保健品推銷員的關心。
“有什么用啊,沒用處。但,他們(保健品推銷員)比親生兒子還要好!

“他們(推銷員)會說,對人很好。”

“買過,買過好多次,消費了可能四萬多五萬塊,我也覺得他們說的好,他(保健品推銷員)也很關心我!

保健品騙局不僅僅瞄準了老人的健康焦慮,更填補了感情空缺。即使花費不多,自認很理智,很清醒的老人也說:
“(保健品推銷員)對你很好的,然后你不買(的話)都感覺有點過意不去!

這場父母爭奪戰(zhàn)中
你是怎么輸給保健品推銷員的
在保健品公司,每個推銷員都要負責十多位老人,公司要求他們不管老人買不買產(chǎn)品,都要定期和老人聯(lián)系。
“打電話、發(fā)短信、上門拜訪的數(shù)量,頻率,都是有要求的,也是我們考核的一部分!蓖其N員這么說。

比起虛假宣傳、夸大成分藥效這種傳統(tǒng)推銷手法,保健品推銷員對老人采取的感情攻勢,讓每個被關懷的老人都無法抗拒保健品的誘惑。
無論老人是渴求身體健康,還是渴求情感關懷,都不重要,因為這些保健品推銷員都會帶給老人。
“就像對待自己的長輩一樣對待這些叔叔阿姨!
一個從業(yè)4年的保健品推銷員這樣說。
在她的從業(yè)經(jīng)歷中,讓她印象最深是一位75歲的周阿姨,那個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,獨生女兒在東北,一年難得能回來一回。
她上門去的時候,周阿姨很激動,拉著她一直說話,不放她走,給她做飯做菜,甚至晚上都不想放她回家,請求她能留下來住一晚上。
“就為了陪她說說話,她后來一直在我這兒買,還說只要買了,我就能經(jīng)常上門去看看她,她就很高興!

這話說來可笑,可實際上,因為關心保健品推銷員業(yè)績不夠,主動提出花錢多買點,幫推銷員湊夠業(yè)績的老人可不在少數(shù)。
老人表面上買的是保健品,其實買的是一份情感需求。

與此類似的是,許多收入并不高的年輕打工族,動輒為網(wǎng)絡主播一擲千金,許多人表示無法理解,其實他們買的也是一份情感需求。
他們從農(nóng)村、縣城來到千里之外的一線城市,沒有親人,沒有朋友,煢煢孑立。
在高強度的勞動環(huán)境下,上了一天班,累得要死,好不容易回到家了,有人在網(wǎng)絡那頭陪他說說話,為他喊幾句“敗帝王斗蒼天”,為他勾勒一個虛幻的江山夢想,為他提供一個情緒的出口。
他就滿心歡喜地掉入了這樣的陷阱。
幫推銷員湊夠業(yè)績的空巢老人,與這些為主播刷榜單的空巢青年,并沒有什么不同。
如同青春期的孩子堅持己見,父母無法理解,而老人們終于在買保健品上贏回一局。
老人大約并不想聽道理,只是給自己找了一個娛樂活動,一個與人交流的出口。就像有些孩子,為了交到朋友,迎合別人喜歡一些自己本來不是特別感興趣的事情一樣。

輸給保健品推銷員
并不冤
根據(jù)2016年中國保健協(xié)會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目前我國保健品的年銷售額約2000億元,其中老年人消費占了50%以上。
老人是保健品市場的消費主力,高達千億的市場份額,促使保健品行業(yè)對于老人的套路,不斷推陳出新,優(yōu)化升級,為了掏空老人的腰包,無所不用其極。
無數(shù)的人力和資金投入,將老年人的心理分析落實到產(chǎn)品推銷的每一個細節(jié),這個時候,老人是否有知識文化,是否具有較高的學歷背景,在保健品推銷的套路面前,都招架不住。
“你還沒有保健品推銷員了解你爸媽。”這雖然只是個段子,但在很多人的生活里,確是真實的。
保健品推銷三步曲:
第一步,送福利。
大多數(shù)老年人省吃儉用,當保健品以免費體檢、贈送禮品、送旅游等為噱頭,先讓老人真的覺得“賺了”,從而迅速在老年群體中擴散知名度。送福利和免費,成功召集老人們參加保健品的公益健康講座。
第二步,用健康忽悠。
利用放之四海皆準的“慢性病”和“老人病”,和老人尋找到共鳴,逐步取信于老人:看,我們知道你們的問題在哪里,既然提出來了,我們當然會給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。
通過專業(yè)術語和擴大保健品的成分和療效,偷換概念忽悠老人。于是老人們開始將健康的可能寄托給了“防病”“治病”的保健品。
與此同時,社會上各種打著“科學”旗號的養(yǎng)生知識魚龍混雜,讓老年人難辨真假,很容易偏聽偏信。對疾病的恐懼,對健康的渴望,只要沒有明顯副作用,老年人吃保健品就是圖個心安。
第三步,談感情。
如果說第一步是吸引老人,第二步是忽悠老人消費,那么第三步就是用感情套牢老人。
如何和老人培養(yǎng)感情,也成為了衡量一個保健品推銷員是否優(yōu)秀的標準。一個好的保健品推銷員會花五年甚至十年,直到掏空一個老人畢生的積蓄為止。

只要人們還畏懼衰老,只要人們還害怕孤獨,那么在保健品騙局的攻勢面前,就注定有心理上的弱點。如果還有什么辦法能跟保健品推銷員搶回家里的老人,大概就是……
用愛。
網(wǎng)站地圖 - 手機版 - 留言反饋
個人空間相關信息由系統(tǒng)索引庫每60分鐘定時更新同步,非實時數(shù)據(jù)顯示